当前位置: 首页 >消防科技 >

【理通三迤】打通调查研究末端“毛细血管”

来源:云南网 2023-05-23 11:28:15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作者:张莹

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,更没有决策权。我们要以“四个有”,用好党的这一传家宝,与时俱进做好“当事人”“有心人”“老实人”“明白人”,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,打通调查研究最末端的“毛细血管”,夯实谋事之基,光大成事之道,精准发力解难题、谋发展、惠民生。

有“走”的意识,做个内行的“当事人”近民心。调研的过程也是往问题深处探析的过程。平时要多走出机关、走入基层、走进现场,多观察、多体验、多参与,主动融入生活、融入时代、融入社会,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,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群众打交道,和群众面对面、手拉手地促膝长谈,才能听到发自群众内心的、最真切的语言,才能感受到群众最真挚的情感释放,才能掌握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,才能做到“不说外行话、不写外行文”。

有“记”的习惯,做“有心人”传民意。调研是个“深入浅出”的活,这就要求我们以“严”字问心,掌握第一手资料,把群众所盼、所急、所忧、所需的事情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,不搞形式主义、不写虚话假话,把民声直面反映给上级领导,做好政策宣传的“传声筒”。只有日常养成“记”的习惯,注重相关材料的广泛收集、积累储备和分类处理,才能有效纾解“临时抱佛脚”之慌乱,还便于印证对照、掌握真实情况,为调研和行文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。

有“听”的诚意,做“老实人”解民忧。智者多听,愚者多言。在调研过程中,除了要有虚心请教的诚意外,还要有围绕调研主题,问出含金量高的“心里话”的艺术,更要有耐心倾听的态度,甚至不厌其烦、几次三番,才能听到“话外音”,才能进一步问成效、问举措、问困难、问建议,从中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,深挖问题背后的实际情况,为层层剖析、层层探究解决群众所想、所盼夯实基础。

有“辨”的能力,做“明白人”暖民心。偏听则暗,兼听则明。调查研究旨在去伪存真、由表及里反映事物真相,要紧紧抓住问题的本质,形成一份具有价值借鉴力的调研报告。调研获取的素材不能简单堆砌、直接使用,而要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、收集的资料、积累的经验,将零散认识系统化,将表面问题具体化,将粗浅认识深刻化,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,从而具体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,使我们的措施办法更贴近基层、贴近群众的实际,从而使调查研究成果转换效果更明显。

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,千万轻视不得、省略不得、马虎不得。各级党员干部要练好“四有”能力,切实用好调查研究的传家宝,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,使点子、政策、方案符合实际情况、符合客观规律、符合科学精神。

相关阅读
大家还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