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法制 >

捐书筑梦!多位爱心读者要为赵文静赵雅静公益书屋捐赠图书

来源:半岛都市报 2023-08-18 02:20:34

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晓雯 钟迎雪 实习生 刘润菡 姜应超

书香传递阅读力量,召人向上。公益书屋汇聚爱与希望,擦亮城市温暖底色。8月9日、10日,本报以《目标3000本书!半岛读者关注的这对“超能姐妹花”,要开公益书屋了》为题,报道了赵文静赵雅静姐妹要开公益书屋的消息。连日来,多位半岛读者拨打热线96663,表示要为公益书屋捐书,其中有退休老人、语文教师,还有热心公益的阅读爱好者……“希望两个女孩的公益书屋开放后,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。”采访中,读者们纷纷祝福道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退休老人:

要捐赠一本自编的《中华起名新词典》

“我想给这个公益书屋捐书,捐一本自己编写的,叫《中华起名新词典》。”84岁的退休老人张龙海拨打本报热线表示,想为赵文静赵雅静的公益书屋捐赠自编的资料。与张龙海联系后,8月11日下午,记者来到了老人的家中。

张龙海翻阅自编资料

“我是看了报纸上的报道了解到的,报道得很详细。”小桌上,摞着一叠厚厚往期报纸,摆放得十分整齐。“报道的这张,我放起来了。半岛从出版那天起,我就一直订,算是‘老粉丝’了。”张龙海打开抽屉,拿出了当天的报纸,向记者介绍起来。“孩子们要搞一个公益书屋,需要书的话,我心想我也可以给一本。”张龙海说道,“了解到这俩孩子身体不好,很不容易。我能捐本自编的资料,也算献一点爱心吧。”

张龙海阅读当天报道

在60岁退休之后,曾对数字敏感的张龙海,对文字又产生了很大的兴趣。“我曾经在部队后勤上干会计二十年,后来转业也是做了二十年的会计。之前半岛报纸上连载的小说,我都会剪下来贴在本子上,直到它连载完。我自编的这个《中华起名新词典》,可以直接找名字,谁家有孩子了想起名可以参考。”

“希望她们办的这个书屋越来越好,能有更多人去看书、学习,如果她们有什么困难的,大家也可以帮帮她们。”张龙海说道,自己想在公益书屋开放后,将自编的资料交到两姐妹手上。“看报道她们还打算开读书交流会,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参加,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。”

语文教师:

想让学生们学习两姐妹的励志向上精神

得知赵文静赵雅静姐妹将开设公益书屋的消息后,孙女士联系到半岛记者,想要捐赠书籍。“我家里一直订着半岛的报纸,那天听爸爸妈妈说起这件事来,我又到客户端上看了一下报道,觉得挺好的,两个孩子很励志,正好我家里也有书,就想捐一下。姐妹俩很感人,我个人想先捐赠五六本名著。”记者采访获悉,孙女士是一小学的语文教师,平时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做公益活动。“我有朋友做这个公益书屋,所以我对这个比较了解和关注,做过和爱心书屋的合作。”孙女士还和学生们举办了公益画展,将相关收入都捐给了公益组织。

半岛爱心读者的藏书

“现在也有很多研学活动,如果能对接公益书屋,做一些公益项目,很有意义。我觉得两姐妹的精神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激励,这么自强自立,是一种很好的榜样。”孙女士说道,文静雅静姐妹俩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她动容。“我也想让我的学生们能够去学习,让他们去看看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,姐妹俩遇到的困难比常人多得多,但从来没放弃过读书。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,书不是很缺,缺的是精神、方向上的指引者。也很感谢半岛能够报道这个,因为我们很难有这个渠道去接触到这种公益活动。”

孙女士表示,如果有机会的话,也想带班级里的学生们一起为文静雅静捐书。“作为我们的一项公益活动和班级活动,孩子们可以参与进来。我希望公益书屋不仅仅止步于姐妹俩,也能把这种精神给传达出去。她们虽然自己在苦难之中,但她们不光思考自己,还想到别人,我觉得这种情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,我很佩服她们。希望她俩不要把励志的火焰熄灭掉,星星之火,是可以燎原的。”

阅读爱好者:

曾多次为半岛报道过的求助者捐款

8月16日下午,李先生来到报社,表示想为赵文静赵雅静捐赠书籍。“家里老人八十多岁了,一直订着半岛都市报,成了一种习惯了,我也每天看一看。”李先生向记者介绍,以往半岛报道过的求助者,他曾多次以父母的名义为其捐款。“有生病的,或者是特殊情况困难的,有账号的我都会直接捐过去。家里老人比较关注这些,就是力所能及地帮一下忙。半岛举办的摘樱桃助农活动,我参加过。前一阵半岛报道的安徽烫伤女婴,看到她出院了,挺欣慰的。上周四看到她们要开公益书屋,我有些印象。”李先生说道,之前曾在报纸上看到过关于赵文静赵雅静的报道,对其情况有所了解。

读者李先生的部分藏书

“两个女孩挺好学的,她们需要什么书、缺什么书的话,我可以提供一些。我现在家里财经类的书籍比较多,然后就是人文社科历史的,还有散文、小说。如果她们需要的我这里正好有,可以挑一挑提供一些。”李先生表示,想为公益书屋“增砖添瓦”,自己家里有一定的藏书,可以根据姐妹俩需要提供一些。“再就是我也很喜欢看书,我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,两千左右,她们列一个清单,需要什么书的话,我去买给她们。”

今年50岁的李先生酷爱阅读,特别是人文历史类的书籍,也多次去听书店举办的读书交流会。“看书能给人一些思想上的启迪,看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也会更加深层一些。书的魅力不用我说,喜欢的人自然懂得。”李先生表示,等公益书屋开放后,若条件合适,自己也想参加一下姐妹俩的读书沙龙。“这个书屋办起来之后,对社会,对她们自己来说,都很有意义。她们的精神,很让人感动。她们的英语好是一个很大的优势,把英语角办起来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我相信很多热心人了解之后都会去参与的。”

开办一间公益书屋,对于文静雅静姐妹俩来说意义非凡,是承载梦想的“诗与远方”,也是抚慰疲惫舒展心灵的栖息之地,更能汇聚城市爱心微光。如果您想为其公益书屋捐书,可拨打本报热线96663联系。

相关阅读
大家还在看